User:Greeninvisibledreams/北海白話

出自維基百科,自由嘅百科全書

北海白話,亦稱北海話白話,係屬於欽廉片廣西北海市嘅主流粵語方言。北海白話主要分三種:城區裏底嘅市區白話、沿岸嘅蛋家口音北海話、鐵山港區南康鎮南康話

歷史[編輯]

北海白話係由語言接觸形成嘅,鄰居嘅語言有欽州話客家話閩南話

音系[編輯]

  • 黃宇鴻(1997)《廣西北海話的音系特點》[1]
    • 陳朝珠(2002)《北海白話詞彙研究》[2]
    • 孫祥愉(2010) 《廣西北海市區白話單字調和雙字調實驗研究》[3]
  • 陳曉錦、陳滔 (2005)《廣西北海市粵方言調查研究》[4]
    • 梁小玲(2008)《廉州話與周邊粵語客話語音分析計量研究》[5]
  • 李永玲(2010)《北海白話跟普通話字音比較》[6]
    • 李永玲(2008)《北海白話語音》[7]
  • 冼洋(2018)《北海白話詞彙》[8]
  • 廣西北海白話拼音教程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5I3QOQgxVH4)[9]
  • 陳秋娜(2012)《廣西北海話語音系統調查》[10]
  • 陳秋娜(2012)《廣西北海話語音系統的動態變態》[11]

聲母[編輯]

北海市區白話有底下嘅聲母:

雙唇音 齒齦音 齦齶音 邊音 軟齶音 聲門音
非圓脣 圓脣
鼻音 m [m]

n [n]

nj [ȵ]

廿

ng [ŋ]

塞音 不送氣清音 b [p]

d [t]

g [k]

gw [kʷ]

[ʔ]

送氣清音 p [pʰ]

t [tʰ]

k [kʰ]

kw [kʷʰ]

塞擦音 不送氣清音 z [t͡ɕ]

送氣清音 c [t͡ɕʰ]

噝音/

擦音

f [f]

s [s]

sl [ɬ]

h [h]

近音 j [j]

l [l]

w [w]

韻母[編輯]

北海市區白話有47個韻母加一個成音節[ŋ̍]。

元音 陰聲韻 陽聲韻 入聲韻
- -i -u -n -m -ng -p -t -k
aa- aa
亞呀花
aai
矮買乃
aau
拗交敲
aan
晏山間
aam
三减淡
aang
行生冷
aap
壓甲塔
aat
八發殺
aak
白革宅
a- ai
細閉計
au
歐高修
an
新根云
am
心林含
ang
登能騰
ap
十汁及
at
七突失
ak
北得黑
i- i
詩次紙
iu
要叫吊
in
言前見
im
兼念欠
ing
影定京
ip
接葉蝶
it
必節列
ik
益激的
e- e
蛇謝爺
ei
你李四
eu
貓巧鷯
en
便扁搴
em
鉗拈黏
eng
姜張病
et
捏瘪
ek
錫踢尺
ep
u- u
父古母
ui
對水最
un
本官碗
ung
共同送
ut
潑闊末
uk
屋哭獨
o- o
多可和
oi
愛菜代
on
安看竿
om
ong
當方湯
ot
割葛渴
ok
惡角托
成音節 ng
五吳嗯

北海市區白話:

  • 唔同淨係用「-i」嘅其他欽州片粵語(譬如廉州話欽州話防城話),有啲「-i」嘅字有變做「-ei」
  • 模韻同豪韻冇合埋一齊,模韻喺北海白話一律讀「-u」,譬如「bunu」,而豪韻同尤侯韻一齊讀「-au」,譬如「baunau
  • 有啲人「-i」[-iː]會讀做「-y」[-ɿ]
  • 有啲個別字有文讀「-iu、-in、-ing、-ip、-it、-ik」,白讀「-eu、-en、-eng、ep、et、ek」,亦有啲個別字有文讀「-aau」白讀「-ieu」,譬如「mieukieu
  • 冇廣東話嘅撮口韻,「[g/k/h]ei、[其他聲母]ui、an、at、eng、ek、i、in、it」對應廣東話「[g/k/h]eoi、[其他聲母]eoi、eon、eot、oeng、oek、yu、yun、yut」

聲調[編輯]

北海白話同廣東話嘅聲調有兩大分別:

  • 上聲唔分陰陽(2=5),一律讀陽上調(5),譬如「史、市」同讀
  • 陽去同陽平合埋咗(4=6),一律讀陽平調(4),譬如「事、時」同讀

故此,北海白話有7個聲調(唔包變調):

調類 陰平 上聲 陰去 陽平、陽去 陰入 中入 陽入
調值 55/45 13 33 21/11 5 3 1
調號 1 2/5 3 4/6 1 3 6
例字 史市 時事

詞彙[編輯]

  • 用詞比較
用詞比較
北海白話 廣州話 廉州話
邊彌 邊度 哪彌
老竇 老㸙 老竇
老母 老乸 老乸

語法特徵[編輯]

加綴[編輯]

人稱代詞[編輯]

疑問代詞[編輯]

量詞[編輯]

處所詞[編輯]

助動詞[編輯]

副詞[編輯]

mau13」對應廣州話「冇、唔、唔好」

介詞[編輯]

趨向動詞[編輯]

體貌同動態助詞[編輯]

補語詞[編輯]

結果補語[編輯]

能性補語標記[編輯]

連詞[編輯]

句尾助詞[編輯]

[編輯]

  1. 黃宇鴻 (1997年9月). 西. 江師範學院學報 (哲學社會科學版). 18 (3): 82–25.
  2. 陳朝珠 (2002年5月). [A Study on Beihai Dialect Vocabulary] (碩士). 廣西大學.
  3. 孫祥愉 (2010年4月). 西調調 [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mono-syllable and bi-syllable in Baihua in Guangxi Beihai urban area] (碩士). 廣西師範大學.
  4. 陳曉錦; 陳滔 (2005). 西調.
  5. 梁小玲 (2008年4月). [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etween Lianzhou Dialect and Neighbor Cantonese Hakka Dialect] (碩士).
  6. 李永玲 (2010年9月). . . 24 (3): 25–34.
  7. 李永玲 (2008年12月). . . 22 (4): 10–18.
  8. 冼洋 (2018). .
  9. Yeung Sin (2018年1月). 西. 喺2022年2月搵到. {{cite AV media}}: Check date values in: |access-date= (help)
  10. 陳秋娜 (2012年2月). 西調 [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honology of Beihai Dialect]. . 12 (1): 62–66, 69.
  11. 陳秋娜 (2012年10月). 西 [On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Phonetic System in Beihai Dialect]. . 12 (5): 59–67.

參考[編輯]

  • 曹世江 (1975). . 北海市草委會文教局.(已絕版)
  • 冼洋 (2018年7月). .{{cite book}}: CS1 maint: date and year (link)

[編輯]